第(2/3)页 主要是大明给的报酬,让沙迷查干无法拒绝。 虽然这些地区极西,大明甚至有慷他人之慨的嫌疑,可正因为对大明军队的信心,沙迷查干觉得,只要明军愿意支持自己,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说服了沙迷查干,明军也解决了亦力把里的不可控的因素,并且成立了西征联军,由朱能的左路大军带领。 王真和朱高煦。 两人带领五千骑兵,已经离开了俺的干,在达失干一带,遇到了打着帖木儿汗国旗号的部落,直接荡平,消灭了三千余人和缴获了一些物资。 朱棣和中军,也离开了阿里玛图,抵达了托克摩克,吉尔吉斯山一带,绕路到科什噶尔,也就是热海,然后再向西抵达桑乔耳湖。 “这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当可立城。” 朱棣感叹道。 此地是后世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地区,是吉尔吉斯山脉和天山山脉间的峡谷一带,属于战略要地,天然的要塞,还能看到千年前的城池残迹。 五十万的军民行程,一路建立补给点,富裕的地区和战略的要地都被留下了人手,还有部分的驻兵,形成了一条线。 以点带面,大明的影响力随之扩大。 嘉峪关的铁道上,不可计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抵达委鲁母,然后通过车辆牲畜,需要运输近四千里地,才能抵达俺的干。 这还是哈密通了铁道,否则就不光是四千里地,而是近六千里地了。 从北平到广东番禺,也才四五千里。 近十万后备军沿途设立兵站,保卫补给点,二十万的民夫,蚂蚁搬家的形势,把无数的物资搬运到俺的干,加上数十万的牲畜。 大明可谓是举国供应。 所以朱棣的大军走的很慢,除了路途的艰难,主要是后勤的困难。 此次作战的难度,越来越浮现出来。 以战养战。 可亦力把里并没有物资满足这样的战术,否则帖木儿也不会改为西征,虽然有顾虑明朝强大的原因,也可见亦力把里的贫瘠。 千年前的亦力把里,还能有强国的存在,几百年前的亦力把里,还能让蒙古以战养战,获得他们继续西征的补给,到了如今,却无法供应帖木儿东征,也无法供应大明西征。 元气,总有耗光的那天。 犹如中国。 三百年的消耗,让中国落入了半殖民地的境地。 列强们把中国的土地,当做自己的战利品分来分去,中国在国联的代表,同样也只能无力的呐喊,犹如后世的巴勒。 “行军的速度太慢了,这样不行。” 朱棣抵达了纳林河。 也终于明白了为何老大打定了主意南下,以及南下派的思路,实在是西征太过艰难,带来的只有消耗,却没有丝毫的利益。 此次大军的规模和消耗的物资,用在东南亚,早就已经赚的盆满钵满。 可军事已经开始,而且帖木儿也必定入侵大明,形势不由人,朱棣也不是按部就班的人,最会因地制宜。 此时。 张辅的三万大军在阿克西一带,朱能的两万联军则在怕索尔一带,相隔数百里。 亦力把里实在是太大了。 “派人去告诉张辅,他与王真汇合,合力出击撒马尔罕,能拿下就拿下,不能拿下则包围此城,围点打援,消耗对方的军力。” “告诉朱能,尽快带领联军骚扰八答黑。” 张辅的右路大军和王真的前锋合军,撒马尔罕不但是帖木儿汗国的都城,也就帖木儿的老家,多年来的积蓄,让此城非常的富裕。 现在的形势,朱棣希望这几支军队能获得撒马尔罕的物资,减缓大军需要的草料物资,让后勤主要运输火药等军资。 沙迷查干已经离开了朱棣,靠着自己的名头,到底也招揽了数百人,主动前往塔什干,联络本雅失里等人,响应大明的号召。 大明洪武三十六年九月。 张辅、朱高煦、王真等,率领四万大军,一路攻伐,经过达失干进入帖木儿汗国的势力范围,先攻破了几个部落,缴获了部分的物资。 “现在大军的粮草不缺,可是火药铅子等消耗的厉害。” 王真说道。 离撒马尔罕还有两百里,如果选择直扑此城,面对的战争必然不少,又会加剧军事物资的消耗,万一补给跟不上,将会是很大的麻烦。 “难道我们的军队,离开了火器,就打不了仗了?” 年轻的朱高煦不服气的说道。 他小时候,学的可不光是火器,也学骑马射箭。 “打肯定是能打,只不过这些年军队的训练,主要围绕火器,其余才是拼刺刀,只怕改变战术,会引起不少的伤亡。” 朱高煦没有争辩。 无论是父皇还是太子大哥,都对自己耳提面命过,要多听别人的建议。 “打吧。” 张辅坚定的说道。 “陛下催促我们行军,目的就是尽快拿下撒马尔罕城,虽然说根据形势需求,由我们自己决定,但也可见后方运输的艰辛。” “只有尽快拿下了此城,才能最大的减少伤亡,既然如此,长痛不如短痛,军队既然打仗,就不怕牺牲。” 张辅是总兵。 朱高炽对张辅刮目相看。 张辅此人看上去书生气很重,还是北平学校的校长,建立过教育体系,对军士们一向仁爱,没想到却也这般的“狠心”。 军令既下,一切从速。 几万骑兵势如破竹,战无不胜。 撒马尔罕的都城。 听说东边有陌生的军队,还未弄清楚的时候,刚要派人去查探,明军的旗帜已经到了城外,都城大门紧闭,官员们纷纷登上城头观看。 人们的脸色还很轻松。 帖木儿的威名,传遍了大地,多年来只有捷报,他们心中还以为是那部的叛军,并没有当回事。 “那好像是大明的旗帜?” “大明?” 有的人认了出来,人们这才慌张。 “大明的军队,为何出现在这里。”有人内心疑问。 无论如何。 张辅先是派了使者,以宗主国的身份,命令撒马尔罕都城大开城门,放明军入城,撒马尔罕的大臣和传道师们当然不会答应。 传道师在帖木儿汗国的地位非常高。 在抵抗蒙古黄金家族的过程中,许多造反的首领,缺乏大义,急需要外部的支持,所以纷纷拉拢了传道师。 征服后需要治理。 蒙古缺乏文化底蕴,人口也不足,面对强势的文明,导致需要拉拢当地的势力,主动或被迫归顺当地的文明,而不是像西方征服者那样,可以做到方方面面的征服。 在中国是如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