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葡萄牙人最喜欢用福船来进行海上贸易。 在福建由郑芝龙和地方官府合力建造的船只,综合水平超过西方,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船只之一,但在西班牙突袭中,还未离港就毁灭在了战火中,没多久明朝消亡,也就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 众多的船坞全力生产,旅顺口的码头外,二十余艘大型福船已经装载完毕。 这些载重高达两千万斤的木材,石灰石,大理石等各色原料,将会是洪武二十九年,金州向北平最大,也是最后一次的运输。 …… 天津水泥厂。 “继续加重。” 一名技术人员说道。 听到技术人员的话,几名工人增加框架结构上的石墩。 搭建的长方形钢筋框架稳固的钉在水泥地面上,托盘的上方有数块的方形石墩。 托盘最下面是指甲盖大的钢钎,随着重量的增加,压着地面的水泥板终于出现了裂痕。 技术人员连忙记录了下来。 “养护二十八天的水泥,用压力测量器检测,一千斤的压力下,受重平方为三平方分。” 随着市场对水泥的需求,水泥生产厂需要更多的新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 而随着水泥不同的用途,修建底层楼房,高层楼房,桥梁等,也需要受压力不等的水泥强度。 “终于突破了。”听到技术人员的话,工人们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高兴。 技术人员也很高兴。 最早两百号的水泥早就淘汰了,更多生产六百号的水泥,投入两三层楼房的使用。 但是工程部和铁道工程部,随着工程的发展,需要更强号的水泥,因此水泥生产厂也开始试验更强号的水泥。 前年才突破了八百号的水泥技术,结果没多久又要求更高强度的水泥。 最大的甲方有要求,水泥厂只能全力以赴的研究,终于诞生了千号强度的水泥。 在测量的技术人员看来,千号水泥只有特殊的工程才需要使用,六百号的水泥,足够满足大部分的工程。 不过甲方要求,连厂长都无法决绝,何况他一个小小的测量技术人员呢。 天津水泥厂坐落于北塘口。 天津的码头,主要有大沽口和北塘口两地,以及附属的几个码头。 北塘口一带,还是水泥建材材料的生产基地。 这里的大烟囱是粗大形。 窑身从炉栅向上到加料门底部的距离有五米,全高十三米,窑的内径是十寸。 炉栅用的粗细不同的两种熟铁材料制造的铁条组成,粗的固定在窑墙上,细的可以在卸料时抽下来。 是宋朝时烧制石灰延伸出来的技术,采用到制作水泥的工序中,为水泥厂技术人员提供了思路。 用石灰石、砂岩、铁粉、粉煤灰等粉磨、煅烧后,又加入矿渣、粉煤灰混合,缓凝作用形成石膏后,再粉磨出来后的产品,也就是水泥。 这些粉末装入麻袋,运去工地,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最后成为工地使用的水泥。 麻袋是反复使用物资,需要收回使用。 塞北开发区,又将成为水泥使用的市场新大户。 那里要修建十二座小型兵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