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诚叔为何要告诉我?” 朱高炽有些好奇的看着葛诚,不明白葛诚的心思。 “因为我看到了小王爷如何发展工业的,令我心中折服。”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葛诚平静的说道。 他不怕王府处置他,因为他的身份,王府不会处置他,相反,如果败露的消息传出去,应天府那边才不会放过他。 这个理由,朱高炽没有怀疑。 因为这个道理站得住脚。 低级文明心慕高级文明,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壬辰倭乱,日本入侵朝鲜,和大明军队作战,就有日本大将主动向联军反正。 后金入侵辽东,后金高层将领,同样有人主动向大明反正。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人们向往美好的事物,这是人的天性。 朱高炽的冷静,反而让葛诚有些措手不及,他已经做好了小王爷不信的准备。 也想到了小王爷表面虽然信,但实际上不信,但他从小看朱高炽长大,从朱高炽脸上的神情,看出朱高炽是真信了,他反而有些不信了。 不信自己的判断,难道自己老了? “你真信了?” “为什么不信?” 葛诚手脚无处安放,朱高炽则一脸的笑意。 他选择的并不是相信葛诚的为人,而是选择了相信人性。 游牧文明和渔猎文明属于第一级,农耕文明属于第二级,而在农耕文明上发展出来的工业文明,自然算是第三级。 农业社会的聪明人,向往工业社会的例子,同样也是数不胜数,因为聪明人看得出高等文明是必然的趋势。 就像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哪怕入主了中原,最后也会自我改革,变成农耕文明的治理方式。 在大辽和金国建立的时候,都主动发生了变革,甚至更早时期,只要进入内地的势力,都会发生改革自我的传统模式。 不是儒家文化一定被外来的统治者接受,而是因为脱胎于农耕文明的儒家,是游牧和渔猎民族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手段。 犹如忽必烈为什么不受许多人的承认,他明明已经打败了他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也向他投降了。 更深层的原因,是他的改革措施。 诏令天下,以农桑立国;严禁改农田为牧场,实行屯田;建立行政机构,完善法规,把农业兴废作为赏罚官员的依据;颁布《农桑辑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 这个改革完全更改了原来蒙古帝国的社会模式,比如摧毁农田恢复草场,以游牧为本,新的要求自然不被许多人接受。 甚至有人反对说:种地的蒙古人还是蒙古人吗。 拿古代来说,凡是想种地的,润到农耕区的人已经是汉人了,而不是草原人了。 古代民族转化就是这么简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