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东南亚遍布华族,是在明朝得到大发展的。 华族在各地区成为了富裕群体,并掌控了一定的武力,乃至西方殖民者的脚步抵达东南亚,引导了数百年对当地华族的打压和屠戮。 这些都是中华文明无形的损失。 例如吕宋数次对当地华人的屠戮,乃至近代的屠戮,都是西方人安排和引导的。 就算是这样。 中华先民们的成果,也没有败亡殆尽。 留给后人们的遗产,经历了数百年的摧残,还有一部分的存在,可想而知是多么的伟大和辉煌。 “不过呢,尚忠这样的人,大明也不能太过针对,否则会引起一些人的抗拒,导致更深层次的对抗,属于得不偿失的行为。” 朱高炽笑道。 保住了尚忠原本的势力,先把生死矛盾排除,避免了最激烈的斗争。 李暹满脸的认可。 尚忠之所以放弃抵抗,接受大明的安排,也有如此方面的部分原因,不然尚忠破罐子破摔,的确会让大明付出更多的精力。 “所以对高丽南王,朝廷也是这样的思路,斗而不破,最大的保持原貌。” “太子圣明。” 李暹拍了个马屁。 不过李暹的眼中,大概有六分的真情实意。 朱高炽又问了一些各国的风俗人文。 李暹捡着比较特异的讲述了些,让朱高炽对国外的情形有了更多的了解。 “未来的三年内,大明不会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如果不是必要,小规模的战争也要停止。”朱高炽继续说道:“国虽大,好战必亡,先民说的道理并没有错。”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麻烦,可大明当下的麻烦,并不在外,发展仍然是首要任务,可是发展之下,又带来诸多的问题。” 朱高炽不光向李暹讲,也向内阁讲述过。 万世有利有弊。 未来需要追赶,太快的发展速度,隐藏了许多的积弊,可大明可以做到沉淀,因为大明当下并没有合格的竞争对手。 所以朱高炽计划未来的几年,让大明沉淀下来。 简而言之。 延长修长城的时间,减轻百姓们的负担。 不久后。 内阁召开了诸多会议。 从大明皇后去世后的这年开始,大明的脚步放缓了一些,各项资源投放到了国内,外部的供给减少了一半以上。 例如全国的学校。 游学成为常态,并且学生出游的里程也越来越远,不在只停留在周边地区,由朝廷礼部下拨资金。 —— 北平。 工人子弟中学。 七妹脸上戴着面巾,低着头不敢让人认出,来到了学校的公房,见到了校长。 “让他回家吧。” 校长遗憾的说道。 英雄的儿子,太过调皮了。 七妹满脸的绝望。 十五岁的少年,低着头一言不发,不敢看母亲的眼神。 “学校考虑他的身份,决定给予免考优待,不用参加中考就能获得中学毕业资格。”校长体贴的说道。 有了中学的毕业资格,加上其身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并不难。 七妹麻木的点点头。 领着儿子回家后,七妹躺在床上,整整三日未下床。 少年跪在床前。 “娘,儿子错了。” “唉。” 七妹叹了口气。 “还是要读书的,不为了你的父亲,为了你自己吧,现在正是读书的年龄,虽然娘可以为你找到别的出路,可以后说不定你会后悔的。” 七妹咬牙起床,打起精神。 没多久。 面对七妹的请求,校长一脸的为难。 常年逃学打架,这次更把别的学生胳膊打断了,学校也很为难。 七妹又带着孩子去别家磕头。 不光送去了大批的赔偿,还让儿子跪在街道上,引来了报纸的注意。(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