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朱元璋驾崩-《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1/3)页

     book chapter list     “婆娘。”

    “婆娘。”

    雕刻精美的床榻,盖着一层被褥,丝绸的被面,老人的嘴角仿佛在动。

    床前坐了半夜的朱棣,突然激灵一下,回过神来,感觉父亲说什么,连忙俯身上前,关切的询问:“父皇,您说什么吗?”

    殿内的宦官和女官,听到了动静,连忙靠了上来,外间值班的大夫,也被惊醒了。

    老人纹丝不动。

    “圣人好像在笑。”

    女官错愕的说道。

    人们的视线看了过去,老人的嘴角的确有些翘起的模样。

    这样的现象,人们内心忍不住称奇。

    “重八,你太倔强了。”

    “你这个婆娘,到底是咱倔,还是你倔,你竟然好意思抱怨咱,说咱倔。”

    汉子大声的吼道。

    “妇人不得干政。”

    那名妇女纹丝不动,理也不理汉子,气的汉子忍不住跳脚,天下间就只有眼前的女子,敢如此的气他,一点都不听自己的话。

    自己还不是为了大明,为了大局。

    “你啊,就是个小女子。”

    “夫人,这花好看吗?我亲手跟你摘的。”

    “夫人?”

    “夫人?”

    “好好好,咱错了。”

    汉子大声的说着抱歉的话,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发脾气呢,周围的宫女们纷纷忍不住笑了起来,被妇人用眼光止住了宫女们。

    “老大,你呀,什么都好,就是太温和了,你不知道读书人有多坏,他们虽然嘴上天天挂着礼义廉耻,其实最在乎自己的利益。”

    “老大?”

    “老大?”

    “你如此的年富力强,岂能离弃老父?实为不孝。还有咱已经老了,精力大不如前,你却这么一走,大明的江山社稷怎么办?天下黎民百姓的安危怎么办。”

    “老二,你太不成器了。”

    “儿子哪里错了?不就是睡了几个妇人?儿子又没有用强,天下间,哪家的女儿不愿意嫁入王家?”

    听到儿子的抱怨,老人恨铁不成钢。

    “老三,你怎么一点本事也不长啊。”

    老人失望的说道。

    “儿子的才能虽然不强,可也不算弱,至少让藩国稳定,不受兵灾之害。”

    “岂有此理,如此小家子气。”

    “老四啊,你不得了啊,你在北平的威名,连咱都经常听到。”

    “这样不好。”

    “太出彩了,哪怕你大哥不在意,可是你大哥下面的文武官员们,必然会对付你的,你看看,你自己亲卫的指挥使都被他们拿走了。”

    “老五,咱懒得管你了,你就去弄你的花花草草吧,也算是对百姓们有利。”

    那一天。

    万众瞩目,每个人脸上神情激动,满是期盼,看着台上的身影。

    汉子骄傲的宣称。

    “我们中国百姓的君主,自从宋朝国运告终,失去了天下。”

    “前朝统治下的土地,城池被摧毁,熟田变牧区,妇人不敢出门,男人不敢抬头,人口凋零,民不聊生,百姓困苦,不敢欢笑。”

    “只有咱,受命于天,平定四方,偃兵息民,恢复宋制,还我中国山河。”

    “今定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天下始复兴,不妄动兵戈,力求百姓安居乐业,开万世太平。”

    钟山祭坛。

    男子昭告天下。

    老人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皮肤如同陈年的书页,满是皱纹和斑点,他的眼睛紧闭,人们看不到他往常犀利的眼神。

    呼吸都仿佛微弱了起来,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利落。

    “父皇?”

    朱棣最后尝试叫了一声,见没有动静,只能认为自己是听错了,无奈的坐回去了椅子上。

    大夫也诊了诊脉,同样什么话也没有说。

    该说的话,昨日已经说完了。

    大概就这几日。

    除非有奇迹。

    朱高炽三兄弟一起前来。

    “父王,儿子们来看顾皇爷爷,父王去休息一会吧,身体也很重要。”朱高炽看着朱棣苍白的脸色,关心的说道,两个弟弟纷纷附和。

    朱棣摇了摇头。

    朱高炽有些无奈。

    朱棣指了指朱高炽,“你去忙你的国事。”

    朱高炽小声道:“儿子陪陪皇爷爷。”

    “也好。”

    朱棣答应了。

    三兄弟立在朱棣的身后,朱高煦和朱高燧,皆低着头不敢乱看,朱高炽却忍不住打量,看着床榻上纹丝不动的老人,内心感慨生命的伟大。

    只有经历过生死,才明白生命的可贵,以及对生命的重视,但也不会再失控。

    “这也是朱棣对自己不满的原因吧。”

    朱高炽内心暗暗想到。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可经历过就是经历过,再多的伤痛,并不会因为经历过就会减少,只是因为悲伤过后,心理就会变得强大,已经足够支撑。

    所以经历过苦难的人,他的内心定然强大。

    而一个刚刚经历过苦难的民族,向心力和坚韧必然是非凡的,具备了需要的条件后,这个民族就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虽然自己伤感朱元璋的病情,但国家大事,自己是放不下的,无法像朱棣这般,他可以不理国事,不正是因为有自己在操持么。”

    “小到个人。”

    “悲伤是悲伤,生活还要继续。”

    朱高炽如此想到。

    陪了一个时辰,朱高炽终于说道,要去文华殿处理国事。

    朱高煦和朱高燧忍不住看向大哥。

    朱棣想了想了,其实他并不生气老大,老大的做法是对的,可是朱棣就是心里不爽,不过也没有再多说什么,有些心疼起长子。

    “你去吧。”

    朱高炽安慰道:“皇爷爷受命于天,非同凡人。”

    说完。

    又去看了看朱元璋,最后宦官送了朱高炽离开,留下了两个弟弟。

    ——

    文华殿。

    礼部的官员早已在等候。

    高丽南王的使者,已经在京城里停留了三日,还有老挝宣慰使派来的人,以及缅甸那边,和素可泰地区前来大明觐见的前王族。

    内阁的阁员和六部的大臣,制定了许多的方案,关于西域行省的军事调动,乃至民生的安排,还有民夫运转,军工企业的生产计划种种。

    有的需要和皇太孙商议,有的则自有章程,需要皇太孙殿下过目和签批等。

    还有国内的许多事。

    “商人带来的信息,他们说杨忠被帖木儿五马分尸。”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