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要把安南彻底收复。 以人为本。 安南的华族也是中国人,那么就不能劫掠,经历了黎氏父子的乱政,先军政治。 几百万人口的安南,整编出了数十万的军队和民夫,可谓是穷兵黩武,国家经济破产。 早已伤了元气,自身都无法维持,大明想要通过安南获得物资,根本不可能。 真想要物资,那就要行劫掠。 通过劫掠搜刮安南的物资,以供应大明的军队,而这无法行得通,因为安南是中国。 历史上,张辅收复了安南后,很快带领大军撤回了大明,只留下了部分的士兵。 只过了三个月,安南就开始了叛乱。 虽然被大明打败,可是抵抗势力连绵不断,贯穿永乐朝,最后让大明放弃了直接管理安南,变回了藩国的模式。 张辅和朱能张了张口,最后放弃了说话,他们不知道回去后,皇太孙殿下如何看待他们呢。 太子玩的一手,可谓是把皇太孙殿下放在火炉上烤,原来的计划全部推倒了。 朱家祖孙三人自己的矛盾,他们外人还是不要插嘴的好。 “民心最重要。” 朱棣知道儿子在担心什么。 无非是安南的经济已经破产,国内矛盾越演越深,安南百姓放弃黎氏父子,除了大明的原因,更有内部的不满。 如今大明直接收复安南,那么这个矛盾就嫁接到了大明身上。 “几百万口的交趾,我大明养得起。” 朱棣笑道:“用我大明的物资,供养交趾,恢复交趾的生产秩序,尽快做到交趾百姓安居乐业。百姓生活好了,与内地一样,自然也就归心。” 杨荣呆呆的看着朱棣。 朱棣虽然是皇太孙殿下的生父,可两父子的理念截然不同啊。 从交趾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两父子做事区别。 太子有深厚的家天下作风。 而皇太孙殿下更喜欢引导大明百姓,形成大明百姓自发的风气。 计划之外的。 大量原本应该用来内地经济循环的物资和财力,用来补给到了交趾百姓身上。 如果力度没有控制恰当,岂不是杨广。 未来很重要,可当下同样重要。 只盯着未来看,却忽略了当下,同样是得不偿失的,反而成为了弊政。 “皇太孙殿下对于大明内部的经济发展布置,应该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如果在交趾耗费太多,恐怕会破坏皇太孙殿下的布局。” 杨荣谨慎的提醒道。 “再也没有什么比开疆扩土,收复故地重要了,关乎民族的生存空间。” 朱棣咬着词说道。 国内能有什么麻烦,用上一两年的时间,让交趾与大明融为一体,才是最大的功绩。 朱棣并不要认为国内会有麻烦。 朱棣亲自坐镇交趾。 三司各司其职。 尚书黄福负责整个交趾的治理,监管布政司和按察司。 最初演州府先叛乱。 当地的流寇放火劫狱,杀死县官,不久后,七源州的流寇也开始依山结寨自固。 地方交趾都督佥事带领本部围剿,谁也没有想到竟然战败战死,由张辅亲率大军平叛,一个月平息了战事。 流寇虽然被消灭,可地方不但没有安宁下来,反而越演越烈。 因为交趾的流民遍地。 乡绅们趁机土地兼并,只几年的时间,他们的土地扩张了数倍,超过了数百年之和。 随着安南和大明的战争,加剧了矛盾的演化。 黄福马不停蹄,各地组织官府重建,恢复当地生产秩序,极力保障百姓们的耕种。 几个月的时间,脸色憔悴不已。 “交趾地方上被破坏的太严重,贫富差距太大,乡绅占据了太多的耕地。” 黄福回到了交州府,见到朱棣立马开始抱怨。 “这对大明是不利的。” “交趾乡绅的实力太强,不利于国家的管理,而百姓们的民怨,矛头最终又会对向我们大明。” 听到黄福的话,朱棣才皱起眉头来。 突然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