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听说北边的藩王们,虽然放归了藩王府,可是权力却没有恢复,甚至连王府的卫队都解散了。” 楚王长史府的官员说道。 朱桢回过头,没有看刚才说话的官员。 这位从秦王府南逃,被他收留的长史,看在已故二哥的情面上,朱桢并没有亏待对方。 顾应时并不怕楚王翻脸。 秦王长史府,随着老秦王去世后,开始了内斗,可随着北平新军的入侵,他们什么都没有了。 谁也不想失去权力,顾应时甚至有新秦王的密信,不过他没有拿出来,现在还不到时候。 眼前最大的希望就是楚王。 作为圣人的第六个儿子,楚王不但就藩的早,并且多次带领大军出征。 无论是领兵的才能,还是手里的军力,是目前其余藩王最大的一支。 中华重工的触角深入到了武昌。 和当年陕西的局势岂不是一模一样。 等中华重工在武昌站稳了脚跟的时候,就是楚王落得和秦王、晋王、宁王、齐王、辽王、周王六王一样的结局。 “你的心思太多了。” 朱桢冷冷的说道。 楚王虽然才三十余岁,但是在洪武十四年就开始带兵,平定蛮夷,征伐云南,活捉阿鲁秃,征讨西蛮,剿灭洞夷…… 征伐二十年,战功赫赫。 如果以平叛和征伐的时间以及带领大军的次数等等来看,楚王的功绩不比朱棣差。 甚至在有些方面,比燕王朱棣都要强悍一些。 大明西部,西南,南部,中部地区的稳定,基本上少不了楚王的身影。 要知道元朝虽然消亡了,但是如今才是十四世纪,未进入十五世纪。 亚洲除了东亚,仍然属于蒙古的时代。 国内同样还有蒙古留下来的势力,并不是愿意乖乖的归顺大明,一样的有野心。 汉人当了百年的下等人。 对汉人威望造成的打击是巨大的,许多势力有信心,觉得他们自己也行。 顾应时被楚王呵斥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内心窃喜。 越是接触楚王,顾应时越是觉得来对了。 如此的权势,楚王甘心失去吗。 必然是不甘心的。 燕王远在数千里之外,监国的只是燕王的儿子,只要圣人有个意外,如何不能成事呢。 以强而亡的例子又不是没有,顾应时有许多的谋划可以针对,如今思考着圣人。 该怎么才能发生意外呢。 需要人配合。 顾应时想到了一个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