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钢铁生产厂,浇铸厂,锻造厂,铜厂,铸铁厂,冶铁厂,拣选厂,机械制造厂,铁轨浇铸厂,椽钉制造厂、角梁钉制造厂…… 未来不知道从何时兴起,说中国古代的建筑没有钉子。 中国古代的许多建筑没有使用钉子,本来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人工匠的智慧。 却成为了有些人的理由,他们太过无知,缺少见识和文化,因此举证说中国古代没有钉子,来证明中国古代技术落后。 先民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 这类专业书籍的问世,吊打同时期的西方,也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其第二十八卷《诸作用钉料例》介绍了不同构件所用钉子的尺寸、数量。 钉子的种类繁多,并且各类钉子的使用介绍,规格要求等等,都有详尽的记载。 带队的管事,与工地工厂的管事进行了交接。 工人们的名册已登记入册。 火车上一路同行,人们纷纷告别,前往自己所在的工厂区。 新婚夫妻小两口,自然分到一家工厂。 管事笑着自我介绍了一番,然后领着工人们穿梭工地,“别看现在这里是荒地,要不了几年,这里就是下一个密云分区。” “只是目前条件艰苦,辛苦各位了。” “不辛苦。” “应该的。” 众人纷纷笑道。 工厂是临时搭建的工棚,宿舍区也是临时搭建的木板房屋,小夫妻分了一间。 规章制度已经介绍完,还没有正式加入工作。 中午在伙房吃完了饭,小夫妻闲逛。 下午的时候,他们工厂的掌柜来看望了他们,告知第三日去工棚报道。 粮票银行的分部,工民联合部的分部,供销社,大剧院,歌舞院,工人广场,工人公园,蹴鞠场,综合大场,竹球场…… 虽然都还未建起,可都在同时开工。 像供销社这些民生行业,使用的临时场地,保障工人们的日常所需,还有各处的公厕等等。 这片无边无际的工地,虽然目前看起来很杂乱且荒凉,可充满了生机。 每日都有新来的工人报道,一个月下来,前来支援的工人数量就超过了一万人。 这一万人都是密云分区的熟练工人。 同时。 湖广地区的招工计划已经正式启动,培训计划也如期召开。 大量的老工人被提拔起来,成为了各班的班头。 二十几万建筑工人和数万行业工人集中到一起的工地,每日肉眼都能看到变化。 通过铁道的火车,无可海量的物资运送到此处。 从粮食豆料,麻棉丝布,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到蒸汽机吊机,蒸汽机钻床等各类大型机器。 中华重工的倾力之举,震撼了大明。 大明的各方势力,真正的见识到了什么叫工业规模的伟力。 犹如神迹。 湖广行省的生产力,犹如一夜之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武昌府的市场经济,被迅速推动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