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钱英科也知道自己失言,内心惶恐。 至今还有人不愿意承认朱高炽的身份,私下里没有称呼朱高炽为皇太孙。 他们口中的皇太孙,仍然是去往广东番禺的朱允炆。 “此事到此为止,下不为例。” 朱棣放过了钱英科。 但也因为钱英科,人们不好再指责朱高炽。 钱英科因为朱棣的大度,自然也不好继续坚持,因为金忠的机警,给了朱棣机会。 一紧一放,化解了这次无形的风波。 朝堂散会后。 大臣们各奔东西。 “太子监国已经三个月。” 都察院。 钱英科黑着脸,周围的同僚讨论着,今日本来是好机会,结果钱英科失言了。 不少人不满钱英科。 景清也在自己的公案后,提着笔仿佛在写什么,但是纸张上空白一片。 “唉。” 有人叹了口气。 太子的政治手腕的确非同一般,不少的风波被化解,恐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心也就安定了。 “今日商人去了皇宫,他日就是商人登上朝堂了。” 景清放下笔。 “中华重工体系不是一般的商人,不是官又不是商,不好轻易的定论啊。” 没有人搭理景清。 方孝孺和黄子澄,以及他们勾连的一批人,以私下窜连,阴谋造反的名义被抄家。 不过幸运的是没有被杀头,而是流放辽东。 但是像景清却没有好下场。 人们认为景清是畏惧权势的小人,畏惧权势不敢坚持道义,如何能当好御史。 景清没人搭理他,于是也不再多言,默默的沉思。 真是人心混乱。 朝堂乱啊。 景清内心烦闷,终于还是去告假,求了三个月的假期。 离开了朝堂,景清内心一片轻松。 “不如辞去。” 景清突然诞生了这个想法。 他属于中青代的官员,哪怕按部就班的升迁,未来也是朝廷的高官,大好的前程。 只不过到了景清这样的地位,和底层百姓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普通人羡慕的地位,对于已经得到了的景清而言,却不是他最看重的。 换句话说。 就是普通百姓眼里的无病呻吟。 景清趁着离开京城的时候,去各处随意逛逛,准备最后的告别,已经打定了主意。 结束了假期后,向都察院递交辞呈。 从江宁到方山,烧了香拜了佛问了道,然后准备去句容,需要经过淳化关。 骑着毛驴,景清揉了揉眼睛。 眼前。 淳化关变了样。 “这么快就变成了工地,才不到两个月。” 景清不敢置信。 放眼望去到处是工地。 工地上人来人往,车来车去,牲畜无数,插满了各色的旗帜,处处都有堆积如山的物资。 “咳咳。” 身后传来了咳嗽声,景清回头望去大惊失色,差点跪倒在地上。 李道信跃了过来,一把扶住景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