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朱高炽对着新舆图说道。 塞南的一次大胜,塞北的一次大胜,乌格齐哈什哈带领部众西迁跑了。 如果按照中国有史以来的脉络。 庞大的无人草原,会在十几年后,慢慢的由别的地区的人口逐渐迁移过来。 等三四十年后,逐渐又恢复原来的形势。 现在不同了。 塞南的铁道,塞北的铁道,商团的开发,工人的增加,有利可图的形势下,不会再有这种现象。 “根据最终计划,四百万以上的行省有:山东,北平,三百万以上人口的行省有:山西;两百万以上人口的行省有:陕西,河南。其余行省人口从五十万到一百万不等。” “这就是各地官府要达成的最终目标,大工业区和广农业区。” 人口集中到城市。 乡间施行井田制度。 山东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杨镛,听完了燕世子的报告,内心一头雾水,“这如何办得成?” 北平布政使墨麟主动解释,“办的成。” “如今问世的各种农机,每户七口人,可以种一百亩的土地,理论上可以养活一百人以上。” “这是建立在化肥,和北方田亩产量上的,如果放在南方,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不过这是理论上的,而且只考虑了人的口粮,实际上会有很大偏差,比如实验田的现象,最终种植实际田亩在七十亩上下,家家有马,小王爷当初的笑谈,看来要实现了。” 其余各地的布政司官员们,因为燕王府的要求,都赶来北平开会。 其实很多人不想来,圣旨说的是燕世子主导军事改革。 可现实是燕世子根本不在乎规矩。 正如他私下所言,他是打下的天下,规矩由他来定,而当下朝廷的形势和圣人的心思,让各地官员们没有更多的选择。 “北平人口已经有四百万了,还有源源不断的人涌入北平,北平的人口如何会只有四百万。” “会分配出去。” 朱高炽肯定的说道。 “北平,只保留四百万人口。” 他要改变下中国的自古以来的人口情况,想让人们享受一把奢侈痛苦的快乐。 未来的工业化历程,因为外部环境和落后百年的局面,在资源分配方面,实在是无法形容。 但是大明不同啊。 大明可以走内需的路子,有宽松的外部环境,可以任意在东方定制自己的规矩。 “四百万人口,理论上九百八十万石的粮食足够吃饱肚子,但是考虑牲畜,以及牲畜需要的豆料,麻棉蔬菜瓜果,还有储蓄方面的考虑等。” “所以北平未来的田亩数量,二十年之内,保持在两千四百万亩,平均一户一百亩,实际种地七十亩来推算,农业人口分为二十四五户,也就是一百六十八万人左右,农业人口占比为四成二。” 后世的美国,农业人口占比为百分之十八,中国的农业人口占比为百分之三十六。 朱高炽要做的就是结合大明现有技术,和生产实际效率的情况来倒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