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朱元璋的长远布局-《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2/3)页

    在削藩定策的时候,齐泰力主全力拿下朱棣,而黄子澄要先易后难,先对其他藩王下手。

    最后黄子澄压过了齐泰。

    结局是几人最后都因痛骂朱棣而死。

    当然。

    齐泰的提出的那些手腕,例如以防边的名义,把朱棣的亲卫军调离北平,种种措施的确颇有成效,让朱棣被孤立起来,身边无援。

    如果不是黄子澄的先易后难的核心方略,既给了朱棣喘口气,又让朱棣获得其余藩王支持的机会,结局很大的可能就改写了。

    现在。

    齐泰并不认可黄子澄的方法。

    他认为应该坚定圣人的心意,只有圣人真正支持皇太孙,才是最好的法子。

    而不是自下而上的手腕,不但效率低下,白白浪费了时机。

    但是黄子澄的想法获得了朱允炆的认可。

    比较起齐泰的想法,朱允炆更喜欢黄子澄的建议。

    文华殿激烈的争执,并没有让皇城变化。

    皇极殿东阁。

    朱元璋在高台上批阅奏疏,朱棣在下方案几上看朱元璋批复过的奏疏。

    两个月来。

    朱元璋去哪里,朱棣就去哪里。

    寝宫时也是如此。

    朱元璋睡里间,朱棣睡外间。

    开始的时候,朱棣还胡思乱想,有时候兴奋,有时候沮丧,最后什么也不想了。

    从小到大,这段时间是他和父皇在一起最久的时候。

    就连大哥也没有这份待遇。

    朱棣想到这的时候,心中忍不住得意。

    当年。

    他们几兄弟谁不羡慕大哥。

    父皇眼里好像只有大哥。

    可慢慢的,朱棣开始心疼父亲了,这位老人身体不太好,看不清路需要人搀扶。

    晚上睡觉的时候浑身疼,特别是头疼。

    只有没人的时候,朱元璋才会露出痛苦,这些现象都看在朱棣的眼里。

    这一刻。

    没有皇帝,也没有燕王。

    朱棣亲自服侍朱元璋。

    多余的想法都没有,他只是想尽一名儿子该有的孝道,而他也看到了父亲瘦骨嶙峋的样子。

    印象中。

    父亲可是那么的孔武有力,从来都好有力气。

    “北平布政司布政使颜钝,调任广东布政司担任左布政使。”

    “工部侍郎正三品官员练子宁,提升一级从二品,外放广东布政司右布政使。”

    朱棣愣住了。

    颜钝的名字怎么在上面。

    他不是在北平吗。

    忍不住抬头,看了眼父皇,朱元璋还是一如既往的沉默。

    “马宣调任陕西都司指挥使。”

    “毛遂调任陕西都司佥事”

    看到这里,朱棣心中一沉。

    这些都是军中的后起之秀,开国功勋凋零后,大明新成长起来的将领们。

    每个人都有拿得出手的功绩。

    想着最近看到的人事调动,仿佛一张大网笼罩了北平,形成了包围圈。

    蓄力。

    父皇在蓄力。

    犹如蓝玉大案般的谋而后动。

    朱棣站了起来,忍着悲痛来到朱元璋身前,“父皇,让儿子回北平吧,结束这一切。”

    “儿子。”朱棣哽咽,他有万分不舍。

    “儿子……儿子必定带着逆……逆子朱高炽来应天府。”朱棣艰难是说道:“交给父皇发落。”

    朱元璋伏起身。

    好奇的问道:“你舍得?”

    “父皇当年有多疼爱大哥,儿子就有多疼爱炽儿。”朱棣深呼吸一口气。

    “那为何还要如此?”

    “因为父亲,儿子是父皇的儿子。”

    “哈哈哈。”

    朱元璋高兴的笑了起来,笑着笑着喘不上气,“咳……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