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找到了对付北平的关键-《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2/3)页

    “这是中华重工打造的城市经济,听说是未来的必然之路。”张吉普很快转移了话题。

    “每片新城为中华重工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工程部根据总部的指令,没有因为市场的需求而提高房价。”

    “买房子的人多过现有的房子,怎么解决的呢?”戴德彝好奇的问道。

    他深知老百姓怕吃亏,更怕不均。

    有些事情的逻辑,市井的道理是无法讲通的。

    例如这房子分配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起许多的不满。

    “根据工厂的需求,会用抽签的方式和工人的资历来获得购房指标。”

    “那些结婚的,有孩子的优先考虑。”

    “然后有部分的指标会流向市场,提供给中华重工之外的人。”

    “根据中华重工的规划,北平的各个新城区,要至少吸收五十万人才算完成初步的目标。”

    “五十万人。”

    戴德彝忍不住重复念了遍这个数字。

    张吉甫笑道:“当这里有了五十万人,也说明了中华重工第一阶段工业化任务完美达成。”

    “反正啊,现在中华重工的规划,不了解其中道道的人,是越来越无法理解的。”

    “听说里头有很多的讲究,预示了很多的变化和成果,具体怎么回事我也不懂。”

    戴德彝点了点头,心中暗想,难怪练子宁在应天府办工厂的速度远远不及北平。

    看来燕王世子的才能,超过人们的想象,所展现出的东西,并不是表象这么简单的道理。

    “你愿意去应天府吗?”

    戴德彝突然问道。

    张吉甫听到戴德彝的问题不知所措,很快心底生起了一股莫名的情绪,有被人认同的骄傲,也有些忧虑。

    “你不愿意?”戴德彝见张吉甫久久没有回答,诱惑道:“工部的练子宁想要在应天府模仿北平,但是缺少有经验的官员。”。

    “你我打交道虽然短短几日,不过你对北平的熟悉,我相信练子宁需要你,你去了工部也会有更好的前程。”

    最终。

    张吉甫摇了摇头,气馁的笑道:“我虽然知道北平许多的事物,但是其中的道理却不太明白,就算去了应天府,也不过是照猫画虎而已,反而最后让人笑话。”

    戴德彝没有再劝。

    在北平的这段时间,他有些明白为何燕王离开了北平,而北平仍然稳定。

    原来北平还有一个人物。

    燕世子。

    此人和燕王一样的关键,有燕世子在,北平不会因为燕王的离开而陷入混乱。

    “北平要打仗了。”张吉甫终于说了心里话,“戴兄是伟岸之人,理应明白现在的北平不能乱。”

    戴德彝点了点头,他没有要从军队入手的想法。

    他的前任在军队碰了大跟头。

    任何事情顾虑最大的是第一次,既然有了第一次,那么第二次,第三次都无所谓了。

    那些“兵变”的军士被燕王府保了下来,给了军队底气。

    他如果继续去卫所,恐怕下场就是第二个叶希贤。

    离开了新城,戴德彝去拜访了颜钝。

    这位明明是布政司布政使,一省官员首脑的人,却低调的让人下意识的忽视。

    颜钝得知戴德彝找上门,露出了苦笑。

    他没有拒绝戴德彝。

    两人在布政司衙门的公房见面。

    一个坐在案台后,一个坐在前方的背椅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