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时代之光-《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3/3)页

    见了他就忍不住流泪。

    这个时代的人们无法理解。

    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的民族,承受了多大的悲痛和多久的屈辱。

    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下,每一步犹如走在悬崖上。

    外部的敌人,内部的蛀虫。

    这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是多么的艰难,需要多少奋斗之士飞蛾扑火般的加入。

    他们身边会有无数的嘲笑者,但这并无法动摇他们的坚定。

    朱高炽很感谢自己来到了大明。

    给了他一个机会。

    别人不理解为何他这么喜爱严中正,因为严中正做的一切太让朱高炽满意了。

    这是现阶段第一位没有在他的指导下,做出了超过他预期成绩的人。

    哪怕只通过学校。

    朱高炽已经认可了严中正。

    他相信密云地区,未来一定会出现大批的薪火者,构建民族的脊梁,让大明强盛辉煌。

    上午参观了文艺表演。

    下午朱高炽走访了教室。

    和别的学校不同,密云工人子弟学校有统一的校服,学校提供的服装,不从老百姓中收取钱。

    “有的孩子穿的精美,有的孩子穿着补丁。”

    严中正解释。

    “密云有不少外来的人员刚加入矿区,这些人的家底不丰,还赶不上老工人。”

    “那些穿着补丁的孩子脸上有自卑,所以属下才制定了这个规定,有学校报班校服。”

    严中正不得不解释。

    总部延缓了建校计划,但是密云区却没有,在条令下发前,钻了个空子。

    以已经筹办为由,让两所新校的建造未受影响。

    学校的高标准伙食,以及这些演出,还有各种的活动,乃至校服,都是一笔笔的开销。

    合起来就很大了,所以严中正的报表赶不上别人。

    作为大掌柜,严中正知道现在中华重工的实际情况,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赚取了无法计算的利益。

    是的。

    中华重工每项大工程的调动会有民间无法想象的资金周转。

    但是中华重工其实并没有盈利。

    在以人为本,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下,中华重工的结余其实非常危险。

    各项大基建都在持续把中华重工的盈利流出去。

    特别是加强军队化建设的方针下。

    目前让中华重工保持良好运作的主要原因是粮票。

    粮票已经超发了不少。

    也正因为各种大基建项目的兜底,让粮票没有全面的涌入市场,否则粮票信用体系会立马崩坏。

    这是严中正看不懂的运作方式。

    朱高炽不以为意。

    现在的北平市场刚刚复兴,大基建刺激经济,带动社会发展的路子还能走很久。

    而大明有广阔的土地,没有外部的打压和竞争,反而是大明的供养池。

    只要牢牢掌握工业化所需要的能源,保障农业的稳定,这个发展模式短期内并不会出现问题。

    “校服的主意非常不错,通知下去,所有学校都要学习密云。”

    “学校要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鼓励孩子们的自信。”

    “只有自信的孩子们,未来才能担当起社会的重任。”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