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哪怕山东招了旱灾。 大多数百姓都能忍受,家中还有余粮,水利工程也能起到抵抗旱灾的作用。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中原北部的气候灾害,以北的地方自然先承受。 就像中原南部的气候灾害,比如台风,自然是更南的地区,例如宝岛先承受。 就像一层对中原无形的保护,过滤掉恶劣的灾害,实在挡不住才会进入中原。 这里的台吉沙布丁,从名字就知道不是贵族。 前朝的达鲁花刺,今朝的佥事。 他的部落有上百户,附近能看到的三五七八顶的帐篷,都算是他的牧民。 只有他这里的帐篷最多,有十几顶。 这也是为何有熟部把部落安全交出去的说法。 生活方式注定了他们必定要分散在草原上,再大的部落也是如此,无法集中生产。 而中原军队又了解他们的位置,失去了最大的凭仗,那么中原军队要是偷袭数部,根本无法防备和应对。 历史上明末的哈流兔之仇就是这个背景。 导致萨尔浒大败的总兵,在最开始上任辽东之时,为了逃避职责不利,生部入境的责任,于是派兵去熟部擅杀来抵罪。 被御史揭发。 只可惜明末已经人情大于法度。 虽然朝廷厚补了哈流兔,安抚住了哈流兔的仇恨,可却没有免除这位总兵的职位。 最后这位总兵,又导致了萨尔浒大败。 一切都有因果。 明朝的萨尔浒之战,可以说是自作自受,自己害死了自己。 这类例子在明末发生了很多,每次的大败都可以看到这些现象,那些没有才能却关系深厚的人,屡次逃脱惩罚继续保留职位,然后带来更大的灾难,充分说明了人情大于制度对国家的危害。 现在是明初。 制度清明,没有这些积弊。 中华重工的两名工作人员,骑马经过了一处处的蒙古包,然后抵达沙布丁所在的位置。 沙布丁和部落头人们,热情的接待了两位汉人。 “这位是军户经济合作社的魏毅掌柜。” “这位是沙布丁台吉。” 调研司的工作人员,向双方做了介绍,寒暄了一阵。 几位草原姑娘为客人们送上了奶食和茶食。 魏毅三十岁上下,穿着中华重工的工服,说话不快不慢,语调清晰,给人耳朵很舒服的感觉。 “今年年景不好啊。” 魏毅感叹道。 一句话拉开了沙布丁等人的话匣子。 他们抱怨天气。 “今年开春后,雨水比往年要少,部落的人很愁,不知道该怎么办。”沙布丁苦恼的说道。 “对于那些生部而言,你们这里还好吧,底子要比别人强多了,熬上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 最后。 两人说出了来意。 矿区急缺工人,台吉可以组织部落里的牧民,安排到矿区开矿,这些矿工的工钱或者换算成物资,直接送到台吉手上。 至于台吉如何分这些钱或者物资,台吉自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