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同的是,燕王“老实”是“老实”,但燕王也是真有才干。 但是朱高炽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啊。 靖难之役前,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次机会。 朱棣太老实了。 两个月结束了战争。 这么好的机会,整个北境北疆大权,用个一年半载,不说抓住陕西和山西的兵权,至少也伸出手吧。 结果倒好。 两个月不到把敌人消灭了。 然后带兵回家,水花都没有掀起一个,连大宁和开平的兵权都没有控制在手。 朱高炽不同。 他要趁这个机会,该抓到手和不该抓到手的东西,全部抓在自己的手上。 还要把以往不方便摆上台面,会引起大反弹的东西拿出来。 例如中华重工,和北平卫所真正的融合。 军工联合办。 要发挥出真正的力量。 还有军户经济合作社,军籍工人等等。 借助这个机会,朱高炽都可以达成。 乃至对陕西和山西的兵权。 更有对草原深处的掌控。 至于勃林帖木儿? 他算哪根葱。 至始至终朱高炽都没有放在眼里。 所以朱高炽阻止了朱棣出征。 真让朱棣现在出征,只怕这位老四一个月就把仗打完了,那自己还规划个屁啊。 打仗是政治的延续,而不是目的。 他叫来了唐云,让唐云代替自己坐镇,靠着书信和口述,无法说服朱棣。 所以朱高炽打算回北平一趟。 大宁根本用不着自己。 唐云吓了一跳。 “万万不可。” 唐云抱住朱高炽,生怕朱高炽就这么跑了。 “这是军国大事啊,再重要的事情也比不上这里重要,没有王爷的旨意,小王爷如果抛下大军独自返回,恐怕王爷不会轻饶小王爷。” 朱高炽不以为意。 唐云说的道理是对的,可也要因地制宜,考虑实际情况。 只要大军不出动,勃林帖木儿还有本事侵犯大宁不成。 朱元璋的说法是对的。 他说胡人奸诈。 勃林帖木儿知道自己实力弱小,无力侵犯大宁,所以试探性在大宁留下踪迹。 目的就是为了引诱明军出关。 在无边际的草原上,大军的后勤拉长,勃林帖木儿打的是这个主意,靠断明军的后勤来打败明军。 如果失败了呢? 那勃林帖木儿换个地方呗,他又不傻,怎么会和明军硬干,他才多少人,哪里拼得起消耗战。 少一个就是少一个,不像大明。 五十万兵马没了,要不了多久继续拉起一波。 只不过他碰到的对手是朱棣啊,没有及时跑掉,悔恨中被朱棣消灭了。 所以朱高炽不认为自己离开大宁,对军队会有什么威胁。 唐云是老将。 下面的军队都是精锐之军。 就算出征都没问题,何况只是呆在大宁,自己的地盘上,难道勃林帖木儿还敢打攻城战不成。 唐云劝阻自己的目的是因为军规。 军规是为了军队的胜利。 而朱高炽更为了政治上的胜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