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周围的人恭敬的低着头。 朱棣来了,北平的首脑人物自然也要来。 布政司的左右布政使,还有都司官员,按察使司前按察使和中华重工有冲突,但下面的官员还是来了,以及北平的部分将领。 第一辆火车的试行,已经不再是普通的行动,对许多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生怕出了意外。 “不需要人力就能自传的机器,自古有许多,但是像蒸汽机这种,不靠自然之力就能自行转动的机器,的确是新事物。” 颜钝前年组织北平大开荒工程,使用了许多的抽水蒸汽机,对此物已经接受。 他站在朱棣身旁,陪笑说:“虽然已经习惯了,不过到了能拉动车厢的地步,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啊。” “开始吧。” 朱棣笑着说道。 随着朱棣的吩咐,许多人都为此忙碌。 第一辆蒸汽机火车头,很简陋很原始,看上去没有什么美感,像个铁架子。 第一位火车司机,紧张大于辛苦,满头是汗的把煤块铲入锅炉中,开始烧锅炉。 当蒸汽机开始运转后,他和同事合力踩下手刹。 “咔……擦。” 火车动了,但是很慢,比铁道马车起步要慢许多,让人忍不住怀疑,这火车能不能跑起来。 看台上的人们,纷纷盯着铁道上的火车。 五辆车厢装满了煤矿,是铁道上运载量最重的一次,超过了以往铁道马车运输煤矿的三倍。 火车头冒着白色的蒸汽,犹如机器的怪物。 它越来越快,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大。 它的速度从每小时五公里,逐渐到每个小时八公里,开始超过十公里。 普通的马,正常情况下的时速是二十公里,重要的是不能长久的跑动。 世界上第一辆火车的时速是八公里。 但两者出现前的重视性和投入性,以及具备的资源,和储备的技术不可同日而语。 最后。 北平第一辆火车,时速定格在三十里。 短距离骑马可以追上火车。 但是这其中的意味,在场的人都露出了惊呼,哪怕是朱棣,脸上一脸的动容。 他终于明白自己的长子,为何这么看重新蒸汽机了。 大宁到北平举例为近千里。 那么使用铁道马车,不需要更换马匹,不需要保持体力,一个日夜可以达到七百二十里。 早上从北平出发,第二日中午就抵达大宁。 日行千里啊。 真正的日行千里,并且是常态化。 朱棣忍不住摸了摸下巴。 蒸汽机火车头,近代时期,一般时速为一百二十里每小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