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朱高炽图谋的东西也很多,如果有这个三角形的存在,许多隐患会被压下来。 朱棣可以去北方打仗,也可以派去南方打仗。 这么有才能的人,不能轻易放弃了,朱高炽已经为朱棣父子三人的未来,做了许多的规划。 他们要做的事会很多很多,不比后世在工厂扭螺丝来的轻松。 正好朱棣是个能吃苦的人,耐得住寂寞。 如此考虑,所以才把朱高煦两兄弟派到了新军中,锻炼他们的才能,早日发挥大用。 都是“严父”的爱,希望两兄弟不要辜负了自己的期望吧。 朱高炽耳提面命了一番,最后才挥了挥手,放了两兄弟如释重负的离去。 两兄弟逃一样的离开院子,往大营的方向走去。 “二哥。” “什么事?” 骑在马上的朱高煦,郁闷的回应。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怕大哥甚至超过了怕父王,你有没有如此感觉?” “大哥为了我们好。” 朱高煦有气无力的说道。 “唉。” 两兄弟无精打采,回到了营中,再也没了往日的张狂,异常的低调,反而让丘福惊讶一番。 小王爷真是好本事。 有言治国先治家,丘福对小王爷的表现,充满了佩服,当然了,他也没有放过培养两位公子。 大小事都让二人去做,让二人苦不堪言。 的确学习了很多知识,可真的很苦啊。 在草原上打探情报,中华重工有中华重工的优势,因为中华重工代表了生产资料。 不是说探子们不专业,而是他们掌握的资源,无法与中华重工相提并论。 军商联合办,调研司,乃至军队,三方一体合作,收集了诸多的资料,也确认了是谁悄然抵达大宁。 为了这次的合作,军商联合办派出了精干人员,其中有一人深入过大漠,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因为这份经历,此人也被调去了大宁。 北平城。 贺宽才二十四五岁,七妹比贺宽大三岁,还是名寡妇,前些日子的事闹得轰轰烈烈。 所以贺宽的家人反对这门婚事。 贺宽与农民不一样。 农民的田亩是生活来源。 田亩在家长手中。 从经济角度上,晚辈无法反对家长,除非在西方。 西方没有道德约束,成年的儿子,可以靠武力抢过家产,然后驱逐父辈。 例如童年三部曲中,旧时代的西方社会场景。 三个成年儿子为了家里的家产大打出手,最后瓜分了家产,老父亲和老母亲没有人奉养,自己又没有了生活来源,以至于晚安凄凉。 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发生在和平时期的中国古代的。 但是现在的北平不同了。 贺宽离开了土地,在工厂有自己的收入,简而言之,贺宽具备了经济独立的基础。 所以哪怕是家人反对,只要他认定了七妹,外部的阻力,并无法让他改变主意。 七妹很乖。 贺宽和家人的抗争中,七妹一言不发。 贺宽疲惫的从工厂回来,七妹准备了饭菜,倒上了洗脚水,却没有过问贺宽家里的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