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锐有些不满。 赵宏摇了摇头,“北平卫所那么多,还有咱大明不缺军户,真打起仗来,怎么也轮不到我们。” “不是的。” 赵家寡妇直哭。 她本来是软性子的女人,丈夫活着的时候,她只管家里的事,后来丈夫死了,生活的苦难一下子包围了她们。 哭了许久之后,她不再哭了。 日子难的时候,她哭不出来,日子好了,她反而容易哭了。 她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在大剧院的见识多,可见识又不那么多,有些东西她感受得到,可又手不出个一二。 “现在宣军的口号多了好多。” “我们大剧院拍的新戏,要以拥军为主。” “好多人说了些奇怪的话。” ……. 听着寡母断断续续,乱七八糟的话语,两兄弟的神情却严肃了起来。 赵锐读书,不是读死书。 赵宏的品性,更不是普通青年。 两人感受到了一些什么,加上母亲说的一些话,虽然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但军队的变化,还是令人压抑。 年少的赵锐,终归没有成长起来,他的人生经验,让他只能紧张的盯着大哥。 他不知道说什么,也没有什么好主意。 赵宏面色镇定下来。 “小王爷对我们家恩重如山,为小王爷当兵,我是愿意的,也应该这么做。” “别说现在没有战事,如果万一真有那一天,只要小王爷需要,我们家是一定要出一个人的,我是家中长子,理当为小王效命。” 赵宏刚说完,一旁传来“呜呜呜~”的哭声。 赵家寡母捧着脸哭了起来。 赵锐咬了咬牙,低着头发狠。 “这些话不要乱说。”赵宏看了眼弟弟,赵锐莫名其妙的看了眼大哥,这种话怎么往外说,乱七八糟无缘无故的。 …… 自从秦王离世后,大明洪武二十八年,显得很诡异,表面上充满了稳定,可人们都知道,气氛不太对。 首当其冲的是晋王。 在山西,晋王勤抓兵权,北平的燕王也是如此。 因此,朱元璋不得不再次下诏重申,要求诸王遵守朝廷制度,不得违反制度。 而历史上,几位藩王的动静并没有小。 这种变化是必然的。 正如历史上,大明后来唯一的实权国公,云南沐国公府,在兵权一事上,和当地官府争斗了几百年。 秦王的死,让官员们很是紧张了一段时间,生怕圣人因此牵连成大案。 所以在洪武二十八年,官员们对藩王们的态度比较克制,没有做出大的动静。 可藩王们牢抓兵权的行为,的确刺激了不少官员,特别是应天府皇太孙一系中的新派。 事物的发展,一定是有脉络可循的。 在朱高炽眼中,正是因为这些行为,让朱允炆登基后,得到新皇帝信任的新派掌权。 新派攘外必先安内,把老派中茹瑺这些人物排挤出了朝廷,调去了地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