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也是好事,会上要成立蜂窝煤商会,可是有要求,我们工人数不够。” “有哪些章程,你还记得吗?给我听听。” 后生连忙一五一十的完。 “可惜了。” “你们应该加入。” 年轻人一脸的惋惜。 “爹,五哥的话,你听见了?” 老汉一言不发。 “算了,二大爷的性格,这样也挺好。”年轻人笑道。 后生脸色一垮,他还指望堂兄帮忙劝劝父亲。 年轻人眼神往老汉处瞅了瞅。 意思很明确,二大爷固执起来,那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 而且二大爷认死理,的确不是做生意的料。 蜂窝煤没什么技术,也不要多少本钱,纯靠力气和吃苦不怕脏,正好适合二大爷一家。 大爷家田地足够,一家子种地为生。 二大爷家和自己家没分到几亩田,不过自己父亲出来闯荡的早,有份活计糊口,二大爷家却贫苦的很。 当矿上的东家不想继续做蜂窝煤的生意,自己厚着脸皮找到东家,帮二大爷一家拿下了。 也就是学下如何制作蜂窝煤,二大爷自己在家里做,东家也就没要钱,东家在乎的是有人接替。 当然,煤矿肯定是从东家那里买。 不过二大爷不扩张规模,只靠一家三口,拼了死命,一个月也就两三万斤的需求,煤块价不到十两银子。 一年大概是一百两出头。 以蜂窝煤的利润来算,二大爷一家一年的收入大概在三十两上下,再除去一些零碎杂项,应该在二十七两左右。 看到堂弟一家的作风,年轻人不禁内心嘀咕,堂弟倒是心思活泛些,可家里是二大爷做主,那就没有办法了。 后生也郁闷了一阵,很快又拉着堂兄问东问西。 堂兄虽然只比自己大几岁,但见过世面。 “五哥,你去那里做什么?” “矿上的事情,帮东家去谈铁道运煤的买卖,我们东家想要把矿上的铁道修出来,与外面的铁道连到一起。” “你乘坐过那铁上跑的马车吗?有什么感觉?”后生好奇的问道。 他家两里外就是铁道。 看见过几回四轮马车跑的又快又稳,叮当叮当直响,节奏的声音还很好听。 “坐过两回,的确很新奇,估摸以后这玩意的用处越来越大,使用的人也越来越多。” “为什么?” “这其中的道多了去,不是三言两语的完的,回头再跟你细讲。” “我先回矿上去了,好跟东家交差。” “这就走?” “下回有时间再过来。” “他五哥,怎么饭都不吃就走呢。”妇人追了出来。 …… 蜂窝煤商会馆正式成立。 行业规模,结构松散,参与的只有八家,因此中华重工腾出了一间房子,提供给会馆使用。 商会会馆的馆主,一事不凡二主,外柜掌柜高珍提议,朱高炽同意,由外柜管事王仁担任。 副馆主为蜂窝煤作坊主郭松。 有人还不好意思,觉得题大作,传出去让外面的人笑话,可不是,八家蜂窝煤作坊主,一年也才多少银子的利润。 还敢成立个商会,提起来都不好意思。 郭松却不这么想。 他认为大有可为,只要去掉身上的阻碍,这个行业利润虽薄,但是市场巨大。 走量也可以取胜。 现在自己一年虽然才挣几百两银子,可是当规模扩大到十倍,百倍后,那就是一年数万两银子的利润。 一年如果能挣个数万两银子,放在北平城的台面上,那也是够看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