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以钱代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3/3)页

    “但是商会出面,可以和官府谈一谈此事。”

    “请问怎么谈?”

    “出钱。”

    听到这个回答,众人面色迟疑,他们一年才挣多少钱,又能出得起几个钱。

    “商会出面有个好处,可以批量谈下来,用最少的钱,满足官府的需求。”

    “我认为是个好办法。”

    郭东家又开始捧场,继续道:“我是不敢去和官府谈的,哪里有这个资格呢。”

    “而且就算和官府谈,官府随便一张口,根据工人数量保价,我也出不起。”

    王管事点点头,接过来道:“商会会做出充分的考虑,即保障诸位的利润,以最低廉的价格,和官府商议好此事。”

    “价格太低了,衙门能同意吗。”

    “不能这么看。”王管事摇了摇头,“商会直接买断,也为官府解决了不少的力气,官府是愿意的。”

    总之就是和官府讲道理。

    一般人无法和官府坐下来讲道理,哪怕是煤场主都没有这个资格,但是中华重工有,那么商会也就樱

    ……

    第三日。

    高珍带着王管事,来到朱高炽的办公室,汇报前日的事宜,以及商会初版的章程。

    “总共有八家作坊愿意加入商会,合计用工数近两百人,其中郭东家的作坊就有五十人。”

    王管事没有昨日的张扬,在贵人面前,态度低调且严肃。

    朱高炽翻着章程。

    主要是看关于商会出钱,根据工人数量,统一向官府缴纳一笔银子,免征徭役。

    有点类似明朝嘉靖万历两朝的改革,一条鞭法。

    江淮一带经济富裕,人均收入高,所以百姓不愿意服徭役,服徭役带来的损失太大。

    一条鞭法,就是把田赋,徭役,杂税合并到一起,按照银子一并征收。

    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也是明代江淮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当地百姓们的主动选择。

    看来北平发展工业,已经有了成效,所以也诞生一丝这种诉求。

    “这个方法很好。”

    明朝的田亩,各地税收都不同,出了夏税秋税,还有地方杂税,以及服徭役等。

    南北田亩产量也不一样,粮食价格也不一样。

    只取个大概,一亩田平均为五分到一钱银子,江淮是特例,可能会高达一钱到两钱。

    十亩地的总税,不算徭役,大致是五钱到一两。

    作坊自然是以用工人数来算,根据外柜的打算,会和官府把价格压下来。

    一个工人一年不超过二钱银子。

    朱高炽认为官府能同意,首先,自己能和他们坐下来讲道理。

    其次。

    后世个人去买新房的价格,比在中介买的价格还要高,而中介还有钱挣,就是这道理。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