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培养自己的商人-《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3/3)页

    “蜂窝煤作坊,和这些卖蜂窝煤的工人,采取四六分成,工人们得四,作坊得六。”

    “这家蜂窝煤作坊的销量,是另外五家之和。”

    “此人有些本事,也有魄力。”

    四六成可不少了。

    作坊还有原料,工饶成本,也就是东家挣得比卖蜂窝煤的工人还要少。

    蜂窝煤因为最开始朱高炽的原因,早就定为和薪柴一样的民生行业。

    明朝对民生行业的态度,是不怎么管的。

    例如北平,也就是未来的顺府。

    当林木用尽的时候,朝廷反应过来,要开始插手煤炭业的时候,才发现整个顺府,百余座煤窑,只有一家官窑。

    而且这家官窑并不面向市场,只为各衙门皇宫提供煤炭,由官府组织徭役,每年定期生产。

    所以对于用工,在大明并不是问题。

    这种作坊也吸收了大量的隐户。

    又没有田,又不是匠籍和军籍,自然不在官府的统计之中,反倒是江淮的纺织业,因为太过耀眼,倒是处于官府的半管控下。

    “伱下个帖子,请这些作坊东家来工厂一趟。”

    “你出面和他们开个会。”

    “开什么会?”高珍询问道。

    “既然想增加规模,肯定是有野心的,他们有成熟的技术,熟练的经验,也有了一定的本钱。”

    “不知道他们中,有没有胆子再大些,愿意去开拓新的巨大的市场。”

    蜂窝煤是垄断不聊。

    虽然市场大,但也是直接面向百姓的生意。

    蜂窝煤的技术门槛低,太过低廉的价格,以及它的模式,哪怕在一个州府,也必须要分散各方。

    注定了竞争激烈。

    这种较为分散,形成不了集中生产,竞争激烈,利润又不丰的行业,不适合王府掌控。

    蒸汽机厂,焦炭炼制厂,冶铁厂这些就不同了。

    技术门槛高,开设资本大,对社会关系又一定的要求,所以朱高炽要垄断。

    煤炭业其实也该掌控。

    但是煤炭业开矿风险性太高,特别是大明朝,安全方面实在是力有未逮。

    所以朱高炽要换一种模式掌控,也就是正在计划的协会模式,把风险转嫁给商人,而王府只需要看顾矿工们的利益,才是最好的手段。

    高珍明白了王爷的意思。

    一边让人去下帖子,一边整理会议章程。

    朱高炽打回了数次,让重新修改,在会议的前一,才算通过了高珍的想法。

    六十余家蜂窝煤的老板们,忐忑的来到中华重工。

    工厂的规模,让他们更不好意思起来。

    他们才多大的盘子,怎么当得起中华重工请他们来,看上去不够格,也没有人有底气。

    唯独一个短须圆眼的中年人,颇为关心的问了接待人员不少的问题。

    打听是贵饶意思,还是只是中华重工外柜的主意。

    得知组织人虽然是高珍掌柜,但的确是贵饶想法后,那名中年人眼神一亮。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