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太子守京门?-《崇祯十五年》
第(3/3)页
因为崇祯帝或许不会相信别人,但对袁继咸这位清明大儒的话,却是一定会相信的。
同时的,也因为袁继咸的声望,崇祯帝也不会怪罪责罚袁继咸。
袁继咸将他在通州见闻,缓缓讲述,从乍闻兵败,到太子退回通州,聚拢兵马,整军备武的经过,所见即所知,毫无隐瞒的全部讲了出来,包括他如何向太子谏言,但不被太子允许的过程。
听罢,殿中静寂。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太子的决心。
默了半晌,左都御史李邦华轻声一叹:“太子殿下……这是要一身挽救危局啊。”
“臣等有罪。”殿中群臣,呼啦啦全跪下了。害太子守卫通州,当然是他们这些臣子的责任,如果他们有担当、有能力,又何用太子出手?
崇祯帝负手御台之上,脸色铁青,目光看向兵部冯元飚,忽然问:“本兵,你以为,通州可守吗?”
刚才,众臣齐声反对,要求召回太子之时,兵部尚书冯元飚虽然也跟着躬身跪拜了,但并未出声,他心中充满了愧疚,阿济格从昌平绕行,虽然是昌平总督何谦的责任,但他身为兵部尚书,也是责任在逃,虽然在给何谦的公文中,他一再提醒何谦,要何谦小心提防,绝不能让建虏越过昌平,但何谦还是大意了。
大错已成,运河兵败,现在逼的太子殿下不得不以自己为诱饵,据守通州,吸引建虏大军来攻,以为吴甡南下争取时间,而这一切,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呀。
因此,冯元飚心中极其难过,充满了痛悔,现在听崇祯帝问,他知道,自己的锋口又来了,如果应对不好,害了太子,或者是误了国事,才是真正灭族的大罪。
暗暗吸一口气,佝偻着身子,出列拱手道:“陛下,如果就兵论兵,老臣以为,通州未必不可守,十数年来,建虏屡次入塞,但却从来没有攻打过通州,究其原因,就是通州水陆两通,建虏难以四面围攻,更临近京师,我大明随时都可以救援,因此,建虏虽然垂涎通州的财物,但却不敢轻易攻击通州。”
听到此,殿中群臣相互一看,表情都是惊讶。
冯元飚所说,并非是至深至奥的道理,群臣都是明白的,但此时此刻说出来,却明显不合时宜,怎么的,难道冯元飚赞同太子守卫通州吗?
只有对冯元飚深为了解的蒋德璟在心中暗暗一叹,老本兵,也是难啊。
冯元飚顿一顿,继续道:“不过,通州坚守的关键,除了兵力的足够,还需要保证水路的畅通,如果建虏不顾死伤,拼命攻城,同时在通惠河和北运河之上,修建浮桥,截断水路,外面的支援送不进去,通州就会有危险……”
崇祯帝脸色沉沉:“水路畅通,如何能保证?”
崇祯帝的问话,令群臣的心中,都是一动,每个人都在想,难道陛下支持太子死守通州?
“令天津巡抚路振飞,调集天津水师剩余所有船只,力保北运河。”冯元飚道。
“可天津水师已经出海,留在天津的战船已经没有多少了。”崇祯帝。
“陛下,出海的都是大船,那些大船,即便是留在天津,也没有办法在运河航行,据兵部所知,天津小船应该还有不少,不说查缉的兵船,就是运粮的漕船,也有很多是可以改装成兵船的。”冯元飚回。
“你是说?太子策略可行,天津可守?”崇祯帝盯着冯元飚,目光刺人。
冯元飚不敢直接回,颤巍巍地撩袍跪倒:“臣不敢说。此次兵败,罪在兵部,殿下坚守通州,也是为了弥补兵部之失,罪臣愿亲往通州,劝诫太子殿下回京,以恕前罪!”
朝臣中有人偷偷撇嘴,冯元飚,终究还是避开了陛下的直问。
虽然冯元飚没有直说,但崇祯帝却也已经明白他的意思,这个节点,他没有性子和时间继续逼着冯元飚追问,于是目光又看向三辅蒋德璟,问:“卿以为呢?”
——————感谢“手越祐也”的打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