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谋晋商-《崇祯十五年》
第(2/3)页
两人的紧张,朱慈烺感觉到了,他温言而笑,说一些轻松的话题,聊山西的风土人情,又有吴甡在旁边搭讪,蔡周二人才渐渐放松下来。
和忠臣见面,朱慈烺心情大好,一时忘记了李国祯的烦恼,在众人的陪伴下登上潞州城头,遥望城里城外。
潞州古称上党,所谓居山之高,与天为党,是为上党。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为了争夺此地,秦国和赵国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赵括死于此处。唐宋之时,这里都曾爆发激烈的战斗。
历史已经远去,但峥嵘犹在。崇祯十七年,李自成东渡黄河,出兵山西,进击京师之时,派刘芳亮为侧翼,进攻潞州,明军溃败,分封在潞州的沈王逃散,刘芳亮顺利和李自成的主力汇合。
潞州的城墙是嘉靖七年(1528年)刚修的。城池呈方形,城墙高约三丈五尺,厚二丈,完全由砖石砌就,城东西长五里,南北长七里,整个周长有二十四里,虽然比不上太原和大同,但却足以傲视一般的府城了。
因为李自成已经在开封溃败,朱慈烺已经不担心他会在崇祯十七年,率领大军向京师进发了,作为京师的侧翼,潞州不会再遭到李自成的攻击,因此朱慈烺登上的虽然是潞州城头,但谈最多的却不是潞州,而是辽东、宣府、大同、三镇的防御。
朱慈烺想要更多的了解周遇吉---虽然历史已经证明周遇吉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忠臣,但历史记载有时候也会有偏颇,还是自己亲自了解一下更放心。
周遇吉辽东出身,对边镇形势极为熟稔,凡太子的问题,他几乎都不需要怎么想,随口就能答出,说到伤心处,这个钢铁的汉子忍不住红了眼眶。。
朱慈烺暗暗感佩,又看周遇吉麾下的亲兵,都是魁梧能战之士,知道周遇吉练兵有一套,历史上能在宁武关杀得李自成心惊胆战,绝非是偶然。而那个重任交给周遇吉正是合适。
李自成兵败,河南危局缓解,而紧靠河南的山西,自然也就不用那么紧张了,朱慈烺想着,周遇吉之才用在山西可惜,有一个更重要的地方,更需要周遇吉这样的猛将驻守。
那就是宣府。
宣府,曾经是明九边军镇之首,随着建虏的崛起,渐渐让位于辽东,不过宣府的位置依然十分重要,因为位在京师西北,为京师屏翰,辽东失守,还有山海关,但如果宣府失守,敌人可就直接开到京师城下了。甲申之变就是如此,大同和宣府总兵不战而降,为李自成打开了进京的道路,原本被周遇吉杀的已经失去进京信心的李自成,重新精神大振,但使大同总兵姜镶,宣府总兵王通能有周遇吉一半的忠心,甲申之变就不会发生。
松锦之战后,九边精锐丧于松山,九边总兵也发生了大变,杨国柱,王廷臣等人战死之后,接替他们的都是庸碌无能、且没有忠心之辈。
现任宣府总兵王通就是如此。
朱慈烺急于撤换王通并不是因为他会在崇祯十七年投降李自成,乃是因为在他下一步的战略中,宣府有可能一改此前没有被建虏攻击的情况,转而变成建虏报复和攻击的重点。
因此,他必须早做预防。
……
第二天早上,朱慈烺启程离开潞州,蔡懋德周遇吉等山西文武惊讶的发现,东宫典玺田守信居然没有跟随太子离开,而是带六十个锦衣卫留了下来。
“蔡抚台,周总兵,田公公留在山西,是有一件公干,希望到时你们两位能配合他。”临行前,朱慈烺很严肃的叮嘱蔡懋德。
蔡懋德一头雾水,不明白太子所指何事?但不敢问,而田守信带锦衣卫留在山西,并不违背任何律法,他也没有办法干预,这一点明朝和清朝不同,清朝太监私自出京,留驻地方是死罪。
“是,臣明白。”蔡懋德相信,太子殿下绝不会妄为。
朱慈烺不和田守信多说,只微微点头。
田守信面色凛然,深深一躬,意思是殿下放心,奴婢必完成任务!
离开潞州后,朱慈烺带着三千营和武襄左卫急速行军。走黎城,到涉县,过武安,直达广平府,两天后到了真定府。
夜晚,朱慈烺接到了萧汉俊传来的最近情报。小福王的任务完成之后,萧汉俊就去了宣府,去执行另外一项更为重要的任务,此时看着萧汉俊传回的情报,朱慈烺欣慰微笑,虽然有点赶,但萧汉俊还是按期完成了任务。
“镇远~~”朱慈烺道。
“在!”中军官佟定方从外面走入,抱拳听令。
“京营走到哪里了?”
“前军刘肇基已经到了保定府。后军吴襄还在顺德府。”
第(2/3)页